1.德国的气候是怎样的?
2.1975的欧洲旱灾是怎样的?
3.比利时一月份的气温有多少度
德国的气候是怎样的?
德国的气候决定於从大西洋吹进来的气流和大陆性气团对抗的关系。由於二者强度不断地变化,天气形态十分不稳定,由热到冷或由乾到湿的气候变化相当迅速,而且频率颇高,是属於西欧海洋性与东欧大陆性气候间的过渡性气候。此种现象成为德国气候的一种特徵。
欧洲诸国的地理位置都比较靠北。但实际上德国气候温暖,非常适合旅游。这里一年当中四季分明。无论哪个季节来访问,只要准备中国华北地区适用的服装就可以了。这里夏季干燥,冬季温湿多雨。因此夏季不管气温有多高,只要一走入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立刻就凉快了,这点跟北京差不多。夏天的夜晚有时比较凉快,带上毛衣最好。
北部的冬天令人意外的暖和 德国的地形按照南部的山岳地带、中部的丘陵地带、北部的平原地带分成三大块。与明朗温和的中南部相反,北部给人的感觉似乎总是寒冷阴暗。其实这未必正确。夏天北部的气温的确比南部低,但到了冬季受海洋的影响,天气其实要比南部暖和。夏天北部的日照时间短,多阴天天气,所以难免给人以阴暗伤感的感觉,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旅游的趣味吧。要不然,冬季到北部去看看如何?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变得更为突出。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德国。作为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
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最外的边境点是: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德国的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按面积计算,德国小于法国和西班牙。
复杂多样的地形
德国的地形异常多样,从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直至辽阔宽广的平原。从北到南划为5大地形区: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以及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整个地势南高北低。
温和的气候
德国处于凉爽的温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西北部靠近海洋,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夏季不太热,冬季多数不冷。东部和东南部随地势的升高,气候差异加大,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的特征逐渐显著,最冷时气温可达-10度,最热时接近30度。
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冬季平均温度在1.5度(低地)和-6度(山区)之间。7月份平原地区的平均温度为18度,在南方山谷地区为20度左右。一般认为4月是德国气候变化无常的月份,暴雨、洪水、飓风、大雪交替而至,因此在这个月出门的德国人一般都带伞。5月、6月和9月、10月、11月是德国人从事各种交流活动的好时节,各种活动一般都安排在这五个月内进行。7月、8月是德国人休假的季节。
1975的欧洲旱灾是怎样的?
1975~1976年,西欧和中欧地区先后出现降水严重不足,发生大旱灾,长期的持续少雨干旱及高温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由于天气干热,林火四起,严重危及生命与财产。据不完全统计,1975~1976年间,农业损失达几十亿美元。
1975~1976年,在西欧和中欧地区先后出现降水严重不足,发生大旱灾。1975年初,西欧和中欧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短缺,形成干旱,如波兰和德国,2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15~35%;匈牙利的大部分地区1~2月降水总量不足15毫米,比常年同期低25%。1975年夏季的降水类型多变,大部分地区极端少雨干旱,如爱尔兰1975年3~8月出现近百年以来最干旱的时期,6月和7月的土壤水分短缺达100毫米以上。英国许多地区,2~8月也是这个世纪以来最干的时期;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6月份的区域平均降雨量只有13毫米,仅相当于常年平均的21%;瑞典南部的夏季也出现最干旱的记录;比利时的于克勒,1975年10月份降水奇缺,出现自1833年以来的最小值。1976年,西欧和南欧地区的干旱比1975年更甚,西自英国和法国至欧洲中部,北起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至意大利北部的广大地区,2~7月的降水量,均低于常年平均值,有些地区的生长季雨量只有常年的40%,创近200年来的最低记录。
在西欧和中欧地区,1975~1976年的大旱使许多国家创持续少雨的记录,如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干旱最为严重,连续16个月缺雨,为自1727年有观测记录以来未曾出现过的;苏格兰在108年中只有1955年和1976年发生过夏季干旱;比利时1976年2~8月持续少雨,为1921年以来最严重的缺雨期,布鲁塞尔的3~8月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干的时期;丹麦1976年6~8月底为自1874年开始有记录以来最干的时期;法国北部,1976年6月的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少10%,是自1870年以来没有出现过的;前民主德国1976年2~8月的全国雨量只有常年同期雨量的70%;前联邦德国,1976年6月的雨量为自1891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不少地区持续干旱39天,是以前从没有出现过的现象,8月则为本世纪以来最干燥的月份;荷兰,1976年2~8月为近125年以来同期的最旱时期,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85毫米,而常年同期降水量为401毫米;瑞士,1975年12月至1976年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只及常年同期的55%,是自1870年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2月、6月和7月最为干旱,夏季发生连续33天的干旱,创造历史的最长记录;挪威东南部地区,旱情十分严重,1976年3~9月的降雨量为自1874年有观测记录以来同期的最小值;瑞典,1976年2~9月的月平均降水比常年低30%,8月份的降水只及常年的1/3。1976年,西欧和中欧地区的夏季出现热浪,更加重了干旱灾害的影响。1976年6月23日至7月7日,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上升到30℃以上;英国有些地区甚至超过32℃;比利时、德国、法国、荷兰的夏季气温接近或超过自1826年以来的最高值;英国中部,夏季平均温度出现近300多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法国的巴黎,持续在30℃以上的日数为自1873年以来的最大值;前联邦德国的西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区,5月8~10日,气温高达30~32℃,创近百年来的最高记录。
西欧和中欧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长期持续少雨干旱及高温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农业损失达几十亿美元。干旱使供水紧张,水力发电不足,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干热天气易发生森林火灾,严重危及生命与财产。英国,1976年6月初土壤严重缺水,导致谷物和奶类严重减产,森林及灌木区的火灾频繁;1976年,丹麦的干旱使农作物的损失达4~5亿美元;法国北部的干旱,使畜牧业和谷类生产损失严重,牧场大范围失火;前民主德国由于干热天气,林火四起,供水十分困难;前联邦德国,1976年由于干旱造成的损失估计达10亿马克;瑞士1975年和1976年的干旱,使马铃薯的生产遭到严重损失。
1975~1976年西欧及中欧由于降水严重不足而发生的特大旱灾,农业损失达几十亿美元,同时也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
干旱的影响和灾害涉及面极广,涉及到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干旱除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外,更严重的是可使河水断流、水库枯竭、湿地干枯等。这种现象如连续多年,加上人类活动的作用,则会导致水资源持续减少,荒漠化的土地不断扩大,以致土地资源退化并持续减少,其消极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在人类历史上,自古以来干旱就侵入到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在长期的抗旱斗争中,人们认识到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会进一步防止或减轻干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比利时一月份的气温有多少度
比利时一月平均温度是-0.4℃ ~ 4.8℃,天气寒冷,白天平均4.8℃,建议穿风衣、大衣、夹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装、西装、防寒服等保暖衣服,夜间平均-0.4℃,建议穿棉衣、冬大衣、皮夹克、外罩大衣、厚毛衣、皮帽皮手套、皮袄等厚重保暖衣服。比利时一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奥斯坦德(6.1℃)、布鲁塞尔(5.6℃)。比利时一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圣休伯特(-2.3℃)、维尔通(-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