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2.加拿大育空旅游指南加拿大育空天气预报
3.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4.2020苜蓿全球收获尾声 出口:美草持续强劲&西草亚洲骤降
5.怎样驾驭天气?
6.为什么山区地带总是下雨?
7.萨利机长真实事件结局 原型后来怎么样了
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气象因素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开发基于Web-GIS和实时气象信息的实时预警预报系统,实现地质灾害实时预警预报与网络连接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减灾防灾体系,对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实时预警预报,及时广泛地发布预警信息,有利于实现科学高效、快速地开展灾害防治,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地质灾害。
一、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主要依据
区域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空间预测主要是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也就是前面论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区划。在区域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实时的气象动态信息,分析研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同一地质环境区域,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发生地质灾害的统计规律和内在机理,通过确定有效降雨量模型、降雨强度模型、降雨过程模型的临界阀值,建立基于实时动态气象信息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时空耦合关系,从而对区域性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时空预警预报。
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条件、灾害调查情况、气象条件等,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等级,统计已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有效降雨量、24小时降雨强度的相关性,确定出不同易发区不同等级的临界降雨量(I、II),作为判别分析的阀值,确定降雨量危险性等级。降雨量小于I级临界降雨量的为低危险性,降雨量介于Ⅰ-Ⅱ级临界降雨量之间的为中危险性,降雨量大于II级临界降雨量的为高危险性。
将各单元的有效降雨量与临界有效降雨量进行对比,确定出各单元的降雨量危险性等级,将降雨量危险性等级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等级进行叠加,叠加结果见表3-4和图3-2,对应于4个不同的易发区把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等级划分为5级:其中,3级及3级以上为预警预报等级,5级为预警预报区的最高等级,1级和2级为不预警区,不同的预警预报等级采用不同的颜色予以表示。3级预警区是指应加强对灾害点的监测地区;4级预警区是指应密切加强对灾害点监测的地区,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5级预警区是指应全天对灾害点进行监测,直接受害对象尤其是住户和人员在必要时应该采取避让措施。在预警预报中,3级为注意级,4级为预警级,5级为警报级。
表3-4 地质灾害预警区等级划分表
图3-2 区域地质灾害宏观预警构建思路示意图
我国自2003年开展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就致力于预警预报模型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2006年,采用的是第一代预警方法,即临界雨量判据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根据中国地貌格局、地质环境特征及其与降雨诱发型崩滑流地质灾害关系统计分析结果,以全国性分水岭、气候带、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一级分区;以区域分水岭、历史滑坡泥石流事件分布密度、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年均降雨量分布等,进行二级分区;将全国划分为7个预警大区、74个预警区;并分区开展历史地质灾害点与实况降雨量之间的统计关系,确定各预警区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临界雨量,建立预警预报判据模板(图3-3);利用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县市调查信息系统中的地质灾害样本和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降雨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地质灾害发生前的1日、2日、4日、7日、10日和15日的临界雨量作为判据模板,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图3-3 预警预报判据模板
第二阶段,即第二代预警方法。2006~2007年,“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技术方法研究”项目设立,开展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方法升级换代的研究工作。刘传正教授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预警理论的三分法,即隐式统计预报法、显式统计预报法和动力预报法;并提出了显式统计预警方法(称为第二代预警方法)设计思路。该方法改进了第一代预警方法中仅依靠临界过程雨量方法的局限,实现了临界过程降雨量判据与地质环境空间分析相耦合。2007年该项工作取得初步研究成果,经完善后已在2008年全国汛期预警工作中正式使用。
根据地质灾害区域预警原理和显式预警系统设计思路,具体预警模型建立过程如下:
(1)地质灾害预警分区。将全国分为7个预警大区,分区建立预警模型。
(2)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图层编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基础信息、地质灾害历史发生实况等,共编制预警信息图层30个。
(3)地质灾害潜势度计算。探索一条计算地质灾害潜势度的计算方法,根据历史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采用不确定系数法计算地质环境CF值、采用项目组创新提出的权重确定法确定权重,从而计算地质灾害潜势度。
(4)统计预警模型建立。以10km×10km的网格进行剖分,将地质灾害潜势度、历史灾害点当日雨量、前期雨量作为输入因子,地质灾害实发情况作为输出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警指数计算模型,从而确定预警等级。
二、美国旧金山湾滑坡泥石流气象预警系统
目前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灾害气象预警主要是依据美国旧金山湾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提出的临界降雨阀值的方法。该系统在1985年至1995年期间运行了10年,后因种种原因被迫关闭。它是世界上运行时间最长的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其经验值得思考。
Campbell从1969年开始研究洛杉矶滑坡发生机制,1975年提出了建立基于国家气象局(NWS)降雨预报和(前多普勒)雷达影像的洛杉矶泥石流预警系统的设想。Campbell指出,泥石流预报还是可能的,可通过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监测,并与根据降雨-滑坡发生概率的关系所建立的临界值进行比较,进行泥石流灾害等级的等级预报。一旦超过临界值,就要对居住在山脚下的居民发出预警,撤离危险地,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Campbell提出的泥石流预警系统由以下方面构成:①雨量计观测系统,记录每小时的降雨量;②具有能够识别暴雨地区降雨强度中心的气象编图系统;将降雨数据标绘在地形(坡度)图及相关滑坡影响图上;③实时采集数据和预警管理和通讯网络。
1982年1月初,灾难性暴雨袭击了旧金山湾地区,引发了数以千计的泥石流及其他类型的浅层滑坡。经济损失达数百万美元,25人死亡。尽管该地区的人们得知暴雨预报,但并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滑坡、泥石流的警报。尽管Campbell提出的建议没有在旧金山湾地区得以实施,但1982年的这场灾难性事件使得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图3-4 加州La Honda的泥石流降雨临界线
Cannon和Ellen(1985)建立了加州La Honda的泥石流降雨临界线(图3-4)。他们用年均降雨量(MAP)对临界降雨持续时间和临界降雨强度进行了修正(标准化),即将临界降雨强度修正为临界降雨强度/年均降雨量(MAP)。他们建立的滑坡降雨临界值是旧金山湾地区泥石流预警系统的基础。1986年2月旧金山湾地区连降暴雨,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家气象局联合启动了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通过NWS广播电台系统发布了两次公共预警。这是美国首次发出的泥石流灾害预警。该次暴雨引发了旧金山湾地区数以百计的泥石流,造成1人死亡,财产损失达1000万美元。如果不是预警系统的准确预报,损失将会更加严重。
1986年的泥石流灾害预警是根据Cannon和Ellen(1985)确定的经验降雨临界值发布的。1989年Wilson等人在该经验降雨临界值的基础上,建立了累积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关系曲线,对不同的规模和频率的泥石流确定不同的临界值降雨量。据此USGS滑坡工作组进行泥石流灾害预报。
Wilson自1995年一直研究困扰早期滑坡预警系统的泥石流降雨临界值强烈受局部降水条件(地形效应)影响的难题。
如前所述,Cannon(1985)建立的旧金山湾地区的区域泥石流降雨临界值,试图用长期降雨量(MAP)来修正地形效应的影响。MAP是用来描述长期降雨气候条件最常用的参数,可从标准气象图中获得。Cannon建立MAP标准化临界值,是滑坡预警系统的主要技术基础。然而,正如Cannon本人所说,在早期滑坡预警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降雨少的地区ALERT系统的雨量数据会产生“假警报”,反映了MAP标准化会出现低MAP地区的不一致性问题。后来Wilson(1997)将旧金山湾地区的MAP标准化方法应用到南加州和美国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低估或高估降雨临界值的问题。
降雨量作为参数实际上反映了暴雨规模和频率两个综合作用过程。美国太平洋西北部地区降雨量频率高但每次降雨量小,导致年均降雨量大;而南加州地区则降雨频率小但每次降雨量大,结果是年均降雨量小。年均降雨量标准化方法应识别出那些“极端”的降雨事件,即降雨量远远超过那些频率高但降雨量小的暴雨事件。因此,对于估计泥石流降雨临界值来说,单个暴雨的规模要比降雨频率重要得多。
长期的气候作用使斜坡本身达到了一种重力平衡状态,即斜坡入渗与蒸发及地表排水之间达到了平衡。这种长期的平衡作用过程可能包含着无数已知和未知的机制。斜坡土壤的岩土工程性质、地表排水率及水网分布、本土植被都可能对局部气候产生影响。Wilson用日降雨规模—频率分析,重新检查了年均降水量标准化临界值的不一致性。在年均降雨量低的旧金山湾地区,泥石流的降雨临界值高于MAP标准化的预测值。Wilson提出了参考的泥石流降雨临界值,这有益于研究降雨与地表排水之间的相互作用。Wilson的研究表明,5年暴雨重现率可以代表降雨频率与侵蚀率的优化组合关系。对三个具有明显不同降雨气候模式的不同地区(南加州洛杉矶地区、旧金山湾地区、太平洋西北部地区),采集了触发致命泥石流灾害事件的历史雨量数据,建立了(引发广泛泥石流发生)历史上触发大范围泥石流的24小时峰值暴雨降雨量与参考降雨值(5年暴雨重现值)之间的关系曲线(图3-5)。该关系曲线可用来估计泥石流的降雨临界值,与Cannon的MAP标准化降雨临界值相比,特别是可以在更加可靠点的范围内通过插值估计出特定地点(特别是受地形效应影响的山区)的临界值。
图3-5 历史触发大范围泥石流的24小时峰值暴雨降雨量与
尽管旧金山湾地区的滑坡泥石流气象预警系统在1995年关闭了,但自1995年以来没有停止对降雨/泥石流临界值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对降雨、山坡水文条件、长期降雨气象条件和斜坡稳定性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这将为旧金山湾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滑坡气象预警工作奠定很好的科学基础。
三、降雨监测与预报
旧金山湾地区滑坡预警系统运行的十年间,当地NWS的天气预报主要依靠1987年2月发射的气象卫星GOE-7(1997年被GOES-10所取代)。每隔30分钟,GOES气象卫星传送覆盖从阿拉斯加湾至夏威夷的北美西海岸云团图像。根据这些图像,当地NWS可以估计出大暴雨的速度、方向和强度。图像中的红外波谱图像还能指示云团的温度,它是估计降雨强度的重要信息。另外,地面气象观测站可获得大气压、风速、温度、降雨数据,与卫星气象数据雨季NWS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长期天气趋势预报信息相结合,当地NWS天气预报办公室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准备和提供定量天气预报(QPT),一天发布两次加州北部和南部地区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雨量监测(ALERT)系统能远距离自动采集高强度降雨观测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当地实时天气预报中心。到1995年,旧金山湾地区ALERT系统已建立了60个雨量观测站点(图3-6)。尽管每个站点的建立得到了NWS的支持,但每个站点的设备购买、安装和维护则由其他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负责。从1985年到1995年滑坡预警系统运行期间,USGS一直负责维护设在加州Menlo公园的ALERT接收器和数据处理微机系统。
要评估即将到来的暴雨是否会引发泥石流灾害,要考虑两个临界值:①前期累积降雨量(即土壤湿度);②临近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综合分析。为此,USGS滑坡工作组在La Honda研究区安装了浅层测压计,并对土壤进行了监测。如果测压计首先显示出对暴雨的强烈反应,即认为已达到前期临界值。通常冬至后需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使土壤湿度超过前期临界值,之后要随时关注暴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否足以触发泥石流灾害。
图3-6 1992年旧金山湾滑坡预警雨量监测系统—ALERT
四、泥石流灾害预警的发布
当暴雨开始时,开始监测降雨强度,估计暴雨前锋到来的速度。根据观测的降雨量,结合当地NWS的定量降雨预测(QPF);与建立的泥石流降雨临界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和规模。NWS和USGS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该阶段的工作,向公众发布三个等级的泥石流灾害预警:即①城市和小河流洪水劝告(urban and small streamsflood advisory);②洪水/泥石流关注(flash-flood/debris-flow watch);③洪水/泥石流警报(flash-flood/debris-flow warning)。在1986年至1995年间,多次发布了不同级别的泥石流灾害预警。
五、小结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预测主要是通过灾害产生条件分析,预测区域上或某斜坡地段将来产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圈定出可能产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影响范围及活动强度。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预测的指标体系结构层次如图3-7所示,根据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预测的研究对象的差异性,可从三种研究尺度建立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预测指标体系。
图3-7 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指标体系结构层次图
区域性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预测就是通过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在区域空间分布的聚集性及规律性,圈定出滑坡泥石流灾害相对危险性区域,从而为国土规划、减灾防灾、灾害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不同的预测尺度对应于不同的勘察阶段和研究精度。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对应于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求对拟开发地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带规律进行初步综合评价,确定滑坡泥石流灾害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及敏感性,提交的成果是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分区图和地质灾害预测区划图。
加拿大育空旅游指南加拿大育空天气预报
1.加拿大育空天气预报
不一样。加拿大-纽芬兰和拉布拉多-圣约翰比北京时间晚11.5小时。
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圣约翰美国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
加拿大-新斯科舍-哈利法克斯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
加拿大-安大略-多伦多(购房)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
加拿大-安大略-汉密尔顿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
加拿大-安大略-金斯敦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
加拿大-安大略-渥太华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
加拿大-魁北克-魁北克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
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
加拿大-努纳武特-希卡尔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
加拿大-马尼托巴-温尼伯比北京时间晚14小时。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里贾纳比北京时间晚14小时。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萨斯卡通比北京时间晚14小时。
加拿大-西北地区-耶洛奈夫比北京时间晚15个小时。
加拿大-艾伯塔-埃德蒙顿比北京时间晚15个小时。
加拿大-阿尔伯塔-卡尔加里比北京时间晚15小时。
加拿大-育空-白马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乔治王子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温哥华比北京时间晚16次
加拿大是一个比较大的国家,横跨多个时区,所以时间不一样!
当前位置加拿大北部大约有300万人。
加拿大是北美陆海兼备的国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接阿拉斯加,南接美国,北濒北冰洋,陆地面积9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加拿大有10个省和3个地区,首都是渥太华。加拿大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加拿大天气预报
不是埃及。
根据历史记载,世界上最寒冷的六个人类聚居地是
1.奥伊米亚康,位于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美国东西伯利亚地区,2018年,极端寒冷的温度被测量为零下67度。
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维荷州扬斯克是北半球最冷的地区之一,最低气温达到零下70度。
斯纳格,位于加拿大育空地区的西南部,1947年,最低温度为零下36度。
位于美国阿拉加斯州伯瑟尔斯东南部的探勘者河,1971年最低温度为零下62度。
塞尔扣克堡位于加拿大育空地区。20世纪50年代,最低温度为零下58.8度。
罗杰斯山口位于蒙大拿州和加拿大的大陆边界,1954年1月20日的最低气温为零下57度。
3.加拿大育空温度
加拿大很大!你想问哪里?
以温哥华和多伦多这两个中国人最喜欢的城市为例。
七月是温哥华最舒适的月份,平均温度约为21至26度。多伦多7月会热一点,25到30度。两个城市都是典型的高纬度城市。它站在太阳底下很热,但它站在阴凉处有点冷。
4.目前加拿大天气
122斤/亩。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农业产量报告显示,2021/22年度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预计为1600万吨,较上月下降420万吨,降幅21%较上年减少300万吨或16%,较五年平均水平减少20%。
预计收获面积为870万公顷,比上个月下降3美国的预测,但比上年增长4%,基本相当于五年平均进度。收割面积数据低于上月,因为天气相关的弃耕率较高。单位面积产量为1.84吨/公顷,比上个月下降了18%比五年平均水平低20%。
5.加拿大气象局天气预报网
加拿大中部之所以容易出现极端天气,主要是由加拿大的地形决定的。加拿大位于北美北部,西部是高耸的科迪勒拉山脉,中部和东部是平原和丘陵。地势相对平坦,有利于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带来寒潮、暴雪等极端天气。
夏季,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直接北上,带来风暴甚至冰雹等极端天气。
6.天气加拿大
奥克那根地区终年少雨,气候温暖干燥,是游客喜爱的湖边度假胜地。夏天,这里是绝佳的水上运动和高尔夫度假胜地,冬天,这里成为滑雪爱好者的好去处。它也因盛产水果和葡萄酒而闻名。奥克纳根的中心克鲁纳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拥有广泛的住宿设施和景点、商店和餐馆。近年来,它被评为加拿大最理想的城市。
7.加拿大最新天气消息
和这些地方比起来,全球最冷的四大人居,更别说北京了,能不能和黑龙江的黑河市相比。
雪山
1.俄罗斯奥伊米亚康
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坎可谓冷极在地球上。1885年2月,它赢得了冷极北半球最高纪录为零下67.7摄氏度。19年1月,历史最低气温为-71,打破原记录。Omiyakang被称为世界上最寒冷的村庄也是世界上最冷的永久居住地。这里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平均气温可达零下50度甚至更低。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被冰雪覆盖着。他们带着睫毛上的霜、脸上的冻疮和体温计测量的爆裂出门是很常见的。什么更有趣的是,这里的人们不敢关掉他们的汽车,因为害怕它们再也不会启动。
奥米亚康是西伯利亚冷高压长期占据的地方,周围地形是盆地,促进了冷空气的聚集和辐射降温。因此,大宫康成了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甚至比北冰洋还冷。
大雪中的人们
2.俄罗斯VilhoJansk
扬斯克、维尔霍、奥伊米亚康,合称为北半球的冷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性人类聚居地。但是扬斯克,维尔霍更好,没有奥伊米亚康那么冷。维尔霍州扬斯克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亚纳河畔,北极圈以北,这里冬季气温在零下40以下,历史最低气温达到零下70,仅比奥伊米亚坎少1。
维尔霍州扬斯克之所以这么冷,除了纬度高,太阳辐射少,还有地形。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北冰洋。暖湿气流受阻,干冷气流长驱直入,最后停滞在山谷,降低了温度。
暴风雪后的房子
3.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勘探者河
阿拉斯加的探勘者河,也被称为展望河,是人类居住区第三冷的地方。和前面最冷的地方一样,这个地方冬长夏短。spectorRiver历史上的最低温度是1971年1月测得的零下79.6华氏度,约零下62摄氏度。每年一月是勘探者河最冷的时候。
阿拉斯加三面环海,东临加拿大,西临白令海,北濒北冰洋,南临太平洋。它是美国最大的州,拥有最长的海岸线。由于受洋流、北极高压和地形的影响,勘探者河地区气候寒冷,冬季天气恶劣,因此很少有人在此居住。
雪山
4.加拿大育空地区希尔克堡
希尔克堡位于加拿大育空地区。历史最低气温零下58.8。20世纪50年代,希尔克堡因极度寒冷而荒芜,当地居民不得不离开这里另谋生路。现在希尔克堡再次成为人类聚居地,人们可以乘船或飞机进出。
加拿大育空地区的希尔克堡属于亚极地气候,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夏季短暂温暖,冬季漫长寒冷。冬季,北太平洋暖湿气流被山脉阻挡,西伯利亚和北冰洋的冷空气团驱入。再加上纬度高的因素,希尔克的冬天非常冷,平均温度在-31左右,有时更低。
8.加拿大育空地区气候
厄瓜多尔,最宜居的国家:一个永远停留在春天的地方。
厄瓜多尔以四季如春的好天气而闻名。的确,安第斯山脉沿线的天气不仅凉爽,而且全年气温变化也不大。以昆卡为例,白天的平均气温是21摄氏度,晚上会降到10度左右。无论天气如何,你都应该带一件薄毛衣或外套,因为气温一天之内变化很大。
9.加拿大天气
加拿大:白马市和黄岛市,两个地区的首府,人口只有2到3万。
刀城,又名耶洛奈夫,位于加拿大西北部,加拿大第二大湖达努湖北岸。距离最近的大城市艾伯塔省省会埃德蒙顿1500公里。耶洛奈夫曾经是几个土著部落的栖息地,后来在19世纪末发现了金矿,但由于储量少,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对它感兴趣。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里发现了丰富的黄金、铜和钻石矿,然后耶洛奈夫在1935年建立了这座城市。1967年,耶洛奈夫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首府。它被命名为黄岛市因为20世纪30年代这里发现了金矿和铜矿,当地土著人经常佩戴黄铜刀。
怀特霍斯(Whitehorse)又称白马,位于加拿大西部育空河上游左岸,育空南部,距离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边界83公里,是加拿大育空地区的首府。因为当地的急流酷似白马的鬃毛,所以被命名为白马城,但由于大坝的建成,急流在1957年消失了。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至1997年的20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76~77年、82~83年、86~87年、91~93年和94~95年出现过5次。1982—1983年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深化了对这种气候异常现象的认识。首先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80年代后,科学家们把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enso)现象。其次是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美智利海域,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时,都会迅速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从我国6~8月主要雨带位置来看,在75%的厄尔尼诺年内,夏季雨带位置在江、淮流域。形象一点说,热带地区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可比作是热带地区的心脏跳动,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就好象是热带地区得了一个心脏病,使得规律性的低频振荡出现了异常现象。
当上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遍及整个中、东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温正距平高达3℃以上,海温的强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秘鲁的渔业生产受到打击,同时造成厄瓜多尔等赤道太平洋地区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这样的厄尔尼诺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事件。一般认为海温连续三个月正距平在0.5℃以上,即可认为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相反,如果南美沿岸海温连续三个月负距平在0.5℃以上,则认为是反厄尔尼诺事件,又称拉尼娜事件。当前据气象学家的研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义,所以对它的监测已成为气候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产生严重影响: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
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根据近50年的气象资料,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几率较大,第二年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多,而北方地区往往出现大范围干旱。
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根据对近百年来太阳活动变化规律与厄尔尼诺关系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减少期到谷值期是厄尔尼诺的多发期,并有2至3次厄尔尼诺发生。
1997年春夏之交开始沸腾的赤道“气候开水壶”——厄尔尼诺,以其来势之凶、发展之快、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堪称百年之首,已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评为十大国际新闻之一,并且受到我国及世界各国高层决策者及环境、经济学家的密切关注。
早在形成之初,江总书记就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农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邀请专家就此进行了咨询,并向中央领导提出书面报告。专家指出,厄尔尼诺的生态、环境、气候效应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早期,人们对东太平洋出现的暖洋流兴趣十足,为其取名为“上帝之子”。一是因为它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更主要原因,它与当地的丰收年景有关。1925年人们目睹了秘鲁附近发生的暖洋流,当年3月沙漠地区降雨量多达400毫米,而前5年降水总和不足20毫米。结果,沙漠变成绿洲,几乎整个秘鲁覆盖着茂密的牧草,羊群成倍增多,不毛之地纷纷长出了庄稼……尽管人们也发现,许多鸟类死亡,海洋生物遭到破坏,但人们依然相信是“圣婴”给他们带来了丰收年。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对厄尔尼诺现象已有全新理解,特别对生态、环境、气候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科学家确信,厄尔尼诺特别是强厄尔尼诺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灾难。美国《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提供的评估材料显示:1982~1983年的暖事件中,秘鲁是受害最重的国家之一。事件发生前,秘鲁供应的鱼粉占世界38%,1982~1983年秘鲁的捕鱼量从过去的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美国作为鱼粉的代用品——黄豆的价格暴涨3倍,饲料价格上涨反过来又使鸡的零售价猛涨;菲律宾干旱严重,导致椰子价格大幅度上扬,又使制造肥皂和清洁剂的成本大大提高……1997年8月,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造成全球13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和潜在影响难以估计。
我国科学家对1871~1997年发生的30余次厄尔尼诺事件研究认为,以热带东太平洋地区洪水泛滥、热带西太平洋地区荒芜干旱为特征的厄尔尼诺,对世界的影响弊大于利。特别是90年代以来发生的4次厄尔尼诺,使太平洋沿岸国家遭受重大损失:澳大利亚发生数十年最严重的干旱,粮食持续减产,经济作物破坏严重;印尼、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损失惨重,举世瞩目;厄尔尼诺还使美国东部出现少有的寒冬,造成能源、交通运输等经济损失数百亿美元;东亚许多国家经历了少有的冷夏,水稻严重减产。我国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明显而复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厄尔尼诺年夏季主雨带偏南,北方大部少雨干旱;二是长江中下游雨季大多推迟;三是秋季我国东部降水南多北少,易使北方夏秋连旱;四是全国大部冬暖夏凉;五是登陆我国台风偏少。除了上述一般规律外,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因为制约我国天气气候的因素很多,如大气环流、季风变化、陆地热状况、北极冰雪分布、洋流变化乃至太阳活动等。?
至于厄尔尼诺形成原因,则是当代科学之谜。大多科学家认为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自然因素。赤道信风、地球自转、地热运动等都可能与其有关;二是人为因素。即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暖,也是赤道暖事件剧增的可能原因之一。
1997年12月份就出现了20世纪末最严重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海水温度的上升常伴随着赤道幅合带在南美西岸的异常南移,使本来在寒流影响下气候较为干旱的秘鲁中北部和厄瓜多尔西岸出现频繁的暴雨,造成水涝和泥石流灾害。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使低纬度海水温度年际变幅达到峰值。因此,不仅对低纬大气环流,甚至对全球气候的短期振动都具有重大影响。一百多年来,著名的厄尔尼诺年是:1891年、1898年、1925年、1939年~1941年、1953年、1957年~1958年、1965年~1966年、1972年~1976年、1982年~1983年和1997年~1998年。
流经南美沿岸的秘鲁海流是一支冷洋流,在几乎与秘鲁海岸平行的东南信风的吹送下,表层海水离岸外流,深层海水上涌补充,同时将营养盐类挟至上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大量秘鲁沙丁鱼等冷水性鱼类在这儿繁衍、栖息,使该地区成为著名的东南太平洋渔场。可是在某些年份,东南信风暂时减弱,太平洋赤道逆流的南支越过赤道沿厄瓜多尔沿岸南下,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水温迅速升高,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因未适应新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由于沿海水温上升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辰前后最为激烈,秘鲁居民将这种海水温度季节性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为西班牙文音译,意为圣婴)。
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获量严重减少,并波及世界饲料市场供应;鱼类尸体堆积在海滨,污染了周围的海水;沿岸地区和岛屿上的海鸟因缺乏食物纷纷逃离,影响了鸟粪工业生产,使工人失业。厄尔尼诺不仅给南美沿岸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也往往酿成全球性的灾难性气候异常,如连续出现的世界范围的洪水、暴风雪、旱灾、地震等,报纸上概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事件)”,科学家们则把那些季节升温十分激烈,大范围月平均海温高出常年1度以后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年。1982年~1983年,通常干旱的赤道东太平洋降水大增,南美西部夏季出现反常暴雨,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阿根廷东北部遭受洪水袭击,厄瓜多尔的降水比正常年份多15倍,洪水冲决堤坝,淹没农田,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沿海公路被淹没,内华达等五个州的洪水和泥石流巨浪高达9米。在太平洋西侧,澳大利亚由于干旱引起灌木林大火,造成多人死亡;印度尼西亚的东加里曼丹发生森林大火,并殃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大火产生的烟雾使马来西亚空运中断,三个州被迫实行定量供水,新加坡的炎热是三十五年来最严重的。据统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在世界范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亿美元。范围可达整个热带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专门用来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的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与印度、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的干旱,赤道中太平洋岛屿、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的异常多雨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西北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风暴的减小、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1997年3月起,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异常增温,至7月,海面温度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在一些地区显露出来。多种迹象表明,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期已经结束,开始向暖水期转换。科学家们由此认为,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形成,并将持续到1998年。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地球上的气候开始乱了套。
在南部非洲,厄尔尼诺带来了自1997来最严重的干旱,并使大约500万人口面临饥荒的威胁;在西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抑制了降雨,使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陷入了干旱并引起森林火灾;东太平洋沿岸国家智利、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东部暴风雨和雪成灾。智利全国13个大区有9个遭受水灾,灾民超过5.1万。在阿根廷和智利边境地区,安第斯山区积雪最深达4米,公路被阻,人员被围。在厄瓜多尔沿海地区,更是山洪暴发,通讯中断,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引起这一海洋生物灾难的是秘鲁寒流北部海区的一股自西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厄尔尼诺暖流,它一般势力较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它的活力增强,在受南美大陆的阻挡之后,就会掉头流向南方秘鲁寒流所在的地区,使这里的海水温度骤然上升3℃~6℃。原来生活在这一海区的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由于不适应这种温暖的环境而大量地死亡,以鱼类作食物的海鸟、海兽因找不到食物而相继饿死或另迁它处。灾难最严重的几天,秘鲁首都利马外港卡亚俄海面和滩地上到处是鱼类、海鸟及其它海洋动物的尸骸。死亡的动物尸体腐烂产生硫化氢,致使海水变色,臭气熏天,使泊港舰船的水下船壳变黑,并随着雾气或吹向大陆的海风泼向港口附近的建筑物和汽车,在它们表面也涂上了一层黑色,就像是有人用油漆漆过一样。当地人便把这件厄尔尼诺的“涂鸦”之作称为“卡亚俄漆匠”。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焦土遍地。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据不完全统计,本世纪以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有17次(包括最新一轮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使得灾害频发,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同前几次一样,新一轮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影响到了中国。最明显的表现是它能使来自东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风强度减弱,造成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偏南,出现南方暴雨成灾、北方旱象严重的异常现象。6~8月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出现异常高温,首都北京这一时期天气闷热异常,使得空调器的销售出现空前兴旺的景象。我国往年夏季高温所在地区长江中下游一带,重庆、武汉、南昌、南京四大“火炉”却有两个“熄火”。地处北方的山东等省份因持续高温,出现了罕见的旱灾,黄河山东利津水文站断流达222天,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与此同时,南方许多地区的雨量大大高于往年。据报道,澳门1997年全年前8个月的降雨量超过了过去40年的年平均降雨量;香港的降雨量也打破了有史以来的降水纪录,“七一”香港回归那天,持续不断的大雨自始至终伴随着隆重的交接仪式,令人印象深刻。总的来看,在厄尔尼诺现象的作用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温度比正常年份高,南涝北旱现象比较明显。
圣婴之后有“女婴”在深入探索厄尔尼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的过程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与其性格相反的拉尼娜(LANINA)现象。有人称之为圣婴的邪恶妹妹""女婴"",虽然威力不及圣婴,但也会给人类造成相当伤害。拉尼娜现象也是每隔几年出现一次,是东太平洋沿着赤道酝酿出的不正常低温气流,导致气候异常。其发生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低,上一次较强的情况发生在1988~1989年间。1988年夏,北美的大干旱烤焦了从加里福尼亚到佐治亚的大片土地,使谷物收成减产了1/3。美国西部森林火灾不断,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一度被大火所吞。随后飓风又从加勒比海上空呼啸而过,侵害多数的中美洲国家,仅尼加拉瓜一国的损失就达数百万美元,致使500多人死亡,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1998年5月厄尔尼诺现象才告结束,全球气候尚未恢复正常,拉尼娜现象又出来为患。令不少地方分别出现严寒、冬暖、风雪、干旱和暴雨等灾害。从世界范围来看,拉尼娜现象在南部非洲引起暴风雨和洪灾,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引起干旱,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酿成洪灾,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则是异常的潮湿天气,与厄尔尼诺引起的现象正好相反。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厄尔尼诺现象呢?科学家对此一直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一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范围内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响,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区变成了暖水区,该区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探索厄尔尼诺现象形成机理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这样的巧合:20年代到50年代,是火山活动的低潮期,也是世界大洋厄尔尼诺现象次数较少、强度较弱的时期;5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火山活动进入了活跃期,与此同时,大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次数也相应增多,而且表现十分强烈。根据近百年的资料统计,75%左右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在强火山爆发后一年半到两年间发生的。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特别关注,有科学家就提出,是海底火山爆发造成了厄尔尼诺暖流。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分析指出,当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加速时,赤道带附近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和信风加强,把太平洋洋面暖水吹向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深层冷水势必上翻补充,海面温度自然下降而形成拉尼娜现象。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力,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历史记录显示,自1949年至1990年的40余年间共发生10次厄尔尼诺现象,平均3.5年一次,而90年代以来的最近几年里竟出现了4次(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实属历史罕见。而且,90年代以来太平洋海温长期持续偏高,时起时伏的厄尔尼诺现象伴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异常,自然灾害特别是气候巨灾频发。这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有加快、加剧的趋势。是谁在助长“圣婴”、“女婴”作恶?人们已经认识到,除了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人类无法阻止的纯粹自然灾害之外,许多灾害的发生多多少少同人类的活动有关。""天灾八九是人祸""这个道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那么肆虐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否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呢?近些年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发生、程度加剧,是否也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有一定关系?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的猖獗同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全球变暖有关,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助长了""圣婴""作恶。当然,要证明全球变暖对厄尔尼诺现象是否起了作用还需大量科学佐证。但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的结果,也可能产生一个更温暖的世界,这样,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加快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就陷入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人类最终彻底走出""厄尔尼诺""怪圈,也许就取决于人类自己对自然的态度。
2020苜蓿全球收获尾声 出口:美草持续强劲&西草亚洲骤降
出口快报 ——美国干草全球出口依然强劲
随着世界各地对优级苜蓿和其它禾本科饲草和秸秆的需求持续增长,美国干草出口依然强劲。2020年1月至8月,中国需求较2019年同期增长71%。沙特阿拉伯下跌27%,阿联酋下跌39%,但随着这一年的继续,这些数字将进一步巩固。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需求稳定,根据产品的不同,总体有2-10%的增长趋势。特别的是台湾地区对紫花苜蓿的需求增长巨大,达到45%。
国际海运 ——从美国西海岸到亚洲的海运基本运价在第四季度甚至第一季度都会保持稳定
一些远洋运输公司正计划在10月份进行新一轮的空驶航行,以便在预期的第四季度高峰到来之前控制运力。美国供应商预计将在流感季节和第二波Covid-19可能出现的情况下囤积货物。因此,从美国西海岸到亚洲的海运基本运价在第四季度甚至第一季度都会保持稳定。由于全球需求,中国更可能出现空集装箱短缺。
美国本土收获 ——满足出口等级的苜蓿收获接近尾声 地头价持续上涨
太平洋北部地区——出口等级的苜蓿收获已经结束,地头价持续上涨
地头苜蓿价格持续上涨,出口、国内和零售买家的交易都很缓慢。大多数干草供给都被雨水或火灾的烟雾破坏。在这个收获季节,40%的头茬苜蓿和85%的四茬苜蓿受到损失。
北方的天气正迅速从夏季转为秋季,白天温度在55-65 F(12-18 C)之间,夜间温度在40-45 F(4-7 C)之间。在近期的天气预报中,预计会有微风、云和一些雨。现在剩下的干草都只能在在美国本土销售了。
太平洋中部地区——加州山火持续 第四茬收获情况取决于地区差异
山火继续在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燃烧,造成空气质量很差,天空雾蒙蒙的。在圣华金河谷南部,苜蓿收获作业在正常干燥条件下继续进行。
在内华达州,第三次收割已经结束,第四次收割正在进行,具体取决于地区差异。紫花苜蓿品质优良,颜色绿。过去两周,地头的苜蓿价格快速上涨。
中部地区的天气白天将继续保持温暖,温度为75-85 F(24-29 C),夜间温度在33-50 F(.5-10 C)之间,具体视区域而定。预计本周末一些地区会有阵雨。
太平洋南部地区——正收获的第八茬主要用于本土 第九茬更适合出口
在从帝王谷到亚利桑那州的南部地区,用于干奶牛的第八茬苜蓿正在收获。这些干草大部分流向美国本土奶牛场。由于夜晚凉爽,第九次收割将会适合出口,营养指标会高一些。
尽管南部沙漠地带正在降温,但一些地区的气温仍超过100华氏度(38摄氏度)。白天的温度预计在95-105 F(35-40 C)之间,夜间凉爽的温度在60-70 F(15-21 C)之间。天气预报说未来10天不会下雨。
烟雾和太阳能 ——2020年1月以来超150万公顷土地过火
由于加州野火产生的烟雾,夏季太阳能发电量下降了约30%。大部分太阳能生产都在南加州,但是从北加州的大火中冒出的浓烟正在向南方扩散。自2020年1月以来,超过380万英亩(150万公顷)土地过火。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数据,太阳能发电量至少占加州总发电量的19%。
牛奶价格 ——11月/12月,三类牛奶期货价格将维持在20美元/cwt左右
今年早些时候,由于需求减少了50%,美国各地的学校和餐馆关闭,奶农开始倾销牛奶。从那时起,牛奶价格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家工作和吃饭,而不是在餐馆,乳制品公司开始意识到对高附加值液态奶产品的更大需求。11月/12月,三类牛奶期货价格将维持在20美元/cwt左右,然后在第一季度回落至17美元/cwt。
2020年10月:我们正在结束今年的收获季,今年可能是本世纪以来最具挑战性的一年。我们的收获始于新冠大流行性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所有国家的蔓延;现在我们正在完成我们最后一次的苜蓿收割,伴随着某些国家可能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疫情蔓延。
西班牙是受COVID-19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负增长18%。尽管如此,农业食品部门已经走出危机,取得了相对积极的平衡,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一个关键的干扰因素是连续三年的干旱,它向我们表明,缺水在欧盟是一个日益频繁和普遍的现象,对农业部门有着巨大的影响:数百万公顷的可耕地受到影响,谷类作物遭受了巨大损失,尤其是在东欧和法国。
我们已经认识到全球化是一个事实,市场是一体化和相互联系的:任何剧变对于所有主要经济体的冲击现在都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像COVID-19这样的大流行以前我们没有人见过也没有经历过。像这样的时刻提醒我们,确保粮食安全和供应链的重要性,这个现在是、过去是、将来也一直是我们的优先任务:帮助喂养世界。
供应链和物流 ——进口商继续面临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定价、运力和运量报价的不确定性
由于与COVID-19最近几个月的反弹,并且目前没有结束的趋势,进口商继续面临着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定价、运力和运量报价的不确定性。
由于冠状病毒的快速传播以及众多主要市场需求的相应下降,导致运量减少,海运公司的反应是以额外的空驶航行形式撤出运力,并取消完整的航线,在一些大宗交易中,总运力减少了50%。
在整个夏季和进入运输旺季期间,运价一直呈上升趋势。
不确定性是今年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从年度来看,全球集装箱贸易预计将在2020年下降,与世界经济产出和商品贸易预计下降一致。同时,从船舶流动、港口停靠和班轮运力安排等领先指标的洞察表明,在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预计会有更乐观的预测。
然而,这种积极趋势是否继续下去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这一流行病的演变,尽管货运和运力管理预计将继续波动,以应对每天出现的市场因素和挑战。
为了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并拥有一个安全的供应链,我们一直并仍然在与最重要的货代和运输公司建立战略联盟。这使我们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够在非常挑战的第二和第三季度持续发运的公司之一。
市场快报 ——欧洲和西班牙的乳制品价格出现微小下降0.00107欧分/升
由于Covid-19流感大流行,欧洲第一季度乳制品出口减少,大流行遏制措施导致消费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对乳制品的影响。欧洲乳制品加工商针对这种情况和避免生乳价格暴跌的策略,已经成功地在不降低农民产量的情况下稳健控制了收集量。这一政策的结果是,欧洲的牛奶价格只出现了微小的下降,0.00107欧分/升。
粗饲料进出口 ——美惩罚性关税暂停增加 2020对亚洲国家出口明显减少
随着2019年9月取消美国在中国的苜蓿干草关税,今年对亚洲国家的出口明显减少。西班牙苜蓿的重点市场放在中东地区,美国在今年上半年看到来自中国的需求增长,然而进入第三季度后市场相对平静,目前仍在继续。
西班牙出口统计2020年7月与2019年7月对比
在海湾地区,我们刚刚面临着几个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和以色列签署的 历史 性和平协议,其中特别提到了在水、粮食安全和农业方面的联合研究努力:以色列的乳品工业是世界上产奶量最高的,他们的技术和知识在世界各地的乳品企业中受到了高度赞赏。
收获快报 ——6月之后收获质量明显提升 价格坚挺
在田间作业中,我们在收获季开始时第一次和第二次收割都被延迟了,这给我们的质量控制过程带来了困难,这是在地头开始的。
从六月份开始,我们已经看到降雨消失,我们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改善,生产和作物盈利能力也有所提高。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最后一次的收割,受益于晴朗的天气品质非常好!在FSM,我们一直在研究苜蓿和其他作物管理的最佳田间技术,根据定义的KPI评估绩效,主要与产量和质量有关。
现在是时候为青贮玉米和黑麦草一类的冬季作物的收获做好准备。玉米青贮和黑麦草是很好的互补产品,玉米青贮是一个很好的能量来源而黑麦草是最好的纤维,可以添加到日粮中。而且,由于它们是轮作作物,它们在田间也是是互相协同的。
尽管我们在各个部门都受到了流感大流行的影响,但在这个季节,饲草价格仍然保持坚挺,虽然略有下降,但不足以抑制西班牙的饲草行业发展,因此我们对2021-2022收获季的苜蓿产量仍然持乐观态度。
工厂资讯 ——最后一茬质量很好
我们的拉纳亚工厂正在准备结束这个收获季。目前我们已经开始进行第六次收割,也是最后一次,质量很好。总的来说,这个收获季很好,能够完成我们之前设定的目标。
现在我们将开始计划明年,我们的年度维护计划,以及我们每年的投资和改进项目。
在我们位于瓦尔福戈纳的工厂,我们也即将结束苜蓿季,但现在正为玉米收获和即将到来的黑麦草做好准备。以较小的速度,我们将在冬季继续在第二工厂生产。
我们的团队合作、团队建设、流程实施和培训计划,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成果!我们的团队通过以下6个关键点和重要支柱的控制,在质量控制和生产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 接收和卸载
? 每批取样
? 水分和分析检查
? 脱水
? 湿度和温度检查
? 重量控制和储存
除了保证我们的最终产品质量的完美,所有这些步骤都得到了很好的监控和连接,确保产成成品的溯源。
在农业活动方面,我们已经确定了2021年的计划,我们目前正在为明年的作物签约。
2020中国奶业大会
——请一定要在中国奶业大会上会见我们的中国团队!
遗憾的是,现在旅行很困难
我们的国际团队今年将不能加入你们,但我们与你们同在!
敬请关注更多细节!
怎样驾驭天气?
1969年8月,美国等国家进行了一次抑制风暴“黛比”的试验。以加勒比海东部巴巴多斯岛作基地,花了3个月的时间,动用了一艘一端插入海水的专用船,10艘工作船,24架飞机,数以千计的气球和浮标,7个人造卫星,由7所联合机构以及美、加的大学和独立研究实验等人员1500人,对云型、温度、风速、洋流以及海水盐分等等,分别作了数百万次的测量,测量资料全部输入电脑。
在“黛比”飓风眼墙外围两次撒播碘化银,由于催化作用,在原来眼墙外围发展起一个新的眼睛,老眼墙随即消失,使飓风眼扩大了,能量以分散的形式重新分配,最大风速降低了30%,受灾害的程度相应地减轻许多。这个重要的成就是动员了大规模的人力和物力才获得的,是人类驾驭天气的起步。
科学的发展,使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日益自动化。一个由电脑控制的世界——“天气控制中心”开始形成,经常接收由两组不同的人造卫星所供应的资料。第一组卫星供应接收到的当时天气的各种资料;另一组卫星供应接收到的设在全球地面自动气象台、海洋仪器浮标站记录的资料,包括有关温度、湿度、水流和风速等。加上从系留气球、气象火箭、飞机、船舰等观测到的资料,组成一个全球性的较完整的立体观测系统。天气控制中心的电脑,将各种资料集中输入天气预报系统中,进行数值预报计算等。然后,处理中心再将计算结果以气象分析图、雨量分布图、天气预报图形式输出,发出天气预报和灾害警报。
天气控制中心的电脑还能自行检验校正,编制每天、每月和全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报表,一天就可完成。由于对天气现象形成的物理过程和物理原因了解和分析得详细快速,气象观测和预报日益可靠、高效和快速了。
英国在人工控制天气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利用“调节大气中静电屏蔽层”的方法,可以在大范围内控制天气的晴雨。
1981年7月29日,英国查尔斯王子同黛安娜举行婚礼。从事天气控制研究的英国气象学家别出心裁地拟定了一个计划——代号为“晴——雨行动”,为婚礼增添新奇色彩。婚礼开始了,气象学家们果然创造了大自然的奇观:在伦敦,先是用人工降下了一场倾盆大雨,然后又在天空中人造出两道巨型彩虹。当婚礼进入高潮时,在教堂镀金圆顶上空有一道明亮的光柱垂直悬挂着,光辉灿烂,而伦敦上空的天气风和日丽。
1982年4月1日,英国科学家首次使用激光催雨的方法,制造了一场大雨,这种方法是把强大的激光射向指定的云层,激光使云层中的部分小水滴发生电离,使一部分小水滴带正电荷,而附近的小水滴带负电荷,并汇合成一个较大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又不断吞并其他小水滴,然后形成降雨。
日本科学家设计了一种“人造山脉”降雨的办法,它适用于沙漠地带。人造山脉用玻璃纤维制成,外面涂上聚四氟乙烯,长10000米,宽1000米,高600米,利用湿润空气遇“山”后沿坡爬升,遇冷凝结成雨。以色列科学家发现,有一种细菌具有催云化雨的作用,如果能大量培育这种细菌,用来制造大雨,将是最经济的。
前苏联科学家研究出人工降雨的新办法。在晴天,人们用功率很大的喷雾机向空中喷水雾,并把雾喷到足够的高度。上升气流将水雾带到高处,5分钟后就会在3000米的高空形成堆积云。喷水雾使空气温度降低,还会使空气中原有的水汽凝结成细水滴。用这种方法向空中每喷射1吨的水雾,可以获得1000吨的雨水。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在人工控制天气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设想沿英国西海岸布置一系列电极,使大气层的对流层中镁原子电离,产生一个密度可变的静电屏蔽层。然后,调节它的密度,即可控制气团的运动。
到21世纪,人们已有能力驾驭天气了。那时候,如果有什么地方发生干旱,急需播雨时,电脑接收到信息后,就会作出决定,建议在指定的海域上,加速蒸发海水。人们发射火箭到选定海域,在水面散布一层能由生物分解的无害染料或油质分子层,助长蒸发的速度;几小时后,雨水就会在干旱的地方降落。风调雨顺的日子定将来到。
为什么山区地带总是下雨?
根据我初中的地理知识,我觉得有这些原因…首先,今年的季风比较若…从而导致了南方今年降雨多…而北方,特别是华北,东北干旱…前天看天气预报,就看到辽宁,内蒙古一带特别的干旱…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这是导致南方降雨多的主要原因…而南方山区又比平坦的地区降雨多,这是因为山高,气温相对较低,形成低压…高压与低压交锋的地方,雨往往最大…有一种雨叫做峰面雨…就是季风吹来,遇到比较高的山峰,就会有强降雨…如美国西海岸…落基山的存在,就是每年美国西海岸降雨特别多…首先山区,植被多…地表温度不高…有的地方甚至一天都不会有太阳直射…而高山,更是越往上,温度越低…这就相当与人工降雨一般…水蒸气遇冷凝结,就下午了… 呵呵,我上的理科,好多年没有学地理了,乱说的,错了不要笑话哈…
萨利机长真实事件结局 原型后来怎么样了
2020年好,各位小伙伴,听本厂长讲述鼎鼎大名的萨利机长,萨利机长真实事件结局,原型后来怎么样了?
全美航空公司标志
2009年1月15日下午15时26分,一架隶属于全美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A320-200型客机(注册编号N106US,机龄不详,美国航空公司不用波音用空客,说好的爱国呢,说好的美国优先呢)从美国纽约拉瓜迪亚机场4号跑道顺利起飞,该机执飞的是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经停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国际(军民两用)机场前往华盛顿州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的AWE1549航班。机上当时总共有2名机组成员、3名乘务组成员和150名乘客。
全美航空AWE1549航班的全体机组/乘务组成员(俩大叔和仨大婶)
拉瓜迪亚机场俯瞰
执飞该趟航班的机长是时年57岁、1980年入职全美航空,年资29年的切斯利?萨伦伯格三世,副驾驶是时年49岁的杰弗里?基斯尔斯,两人在加入全美航空公司之前都是美国空军资深的F-4鬼怪?战斗机飞行员(参加过越南战争),此次航班将由基斯尔斯负责驾驶,萨伦伯格负责对地通讯联络。执飞完这趟航班后,AWE1549航班的机组将获得久违的休假。
杰弗里?基斯尔斯副驾驶
当天天气能见度良好,但十分寒冷,飘着雪花。机上的乘客大部分都是为了躲避纽约寒冷的冬天而前往气候较为微暖的西海岸或出差或避寒,人人都盼着早点离开纽约,之前他们还担心天气预报中将要来的一场暴风雪会影响到这次出行。
AWE1549航班起飞后的第一分钟一切正常,机组按照往常的操作收起起落架,报V2爬升速度,设定巡航高度以及联络纽约离场管制,当天负责引导AWE1549航班离场的当班管制员是年轻的帕特里克?哈尔滕。
拉瓜迪亚机场的塔台管制员帕特里克?哈尔滕
哈尔滕:全美1549,纽约离场,雷达已经识别,请爬升至15000英尺(4572米)保持。?
萨伦伯格:全美1549收到,正在700英尺,往5000英尺爬升过程中。?
由于按照拉瓜迪亚机场4号跑道的离场程序,AWE1549AWE1549AWE1549航班在起飞后需要向正北偏东方向飞一段距离,然后左转往夏洛特。在这过程中,客机将飞临纽约著名的河流?哈德逊河上空。
萨伦伯格:哈德逊河真美啊。?
基斯尔斯:是啊。?
萨伦伯格:起飞后检查单(程序)完成!?
令AWE1549航班遭遇几乎亡命绝境的加拿大黑雁
正当此时,机组发现在飞机的右前方一群飞鸟(一群加拿大黑雁)迎面而来,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飞机就一头扎进了鸟群,或者说鸟群一下子撞上了飞机,由于距离太近,机组根本无法做出任何规避反应。
萨伦伯格:鸟!?
基斯尔斯:喔噢!?
空中浩劫镜头:AWE1549航班撞击鸟群的瞬间
POM
一声巨响!
飞机就像撞到了一堵墙而停在半空中,突然有人大喊?左侧引擎着火了?!?
AWE1549航班的两具CFM56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出阵阵咳喘?声并进入慢车怠速?状态,飞机的动力急剧减少,并开始失去高度。
空中浩劫镜头:撞鸟后左侧引擎冒出火光的AWE1549航班
基斯尔斯:评估损伤情况。?
萨伦伯格:二号引擎损坏,一号引擎也损坏了。?
基斯尔斯:执行引擎重启程序。?
萨伦伯格:启动失败,我来控制飞机。?此时距离AWE1549航班起飞仅仅过了不到90秒。
基斯尔斯:你来哦控制。?
萨伦伯格:把快速检查单拿出来,双发失效!MAYDAY!MAYDAY!MAYDAY!这里是全美1549,。撞鸟,双发失效!我们正在返回拉瓜迪亚(机场)!?
哈尔滕:收到,你们要返回拉瓜迪亚,请左转,航向220。?
萨伦伯格:航向220。?
空中浩劫镜头:在哈德逊河上空滑翔的AWE1549航班
此时的基斯尔斯则一边翻着快速检查单手册,一边大声诵读上面相关紧急情况处置的内容并尝试操作:如果有燃油,引擎模式选择器在点火位置,推(油门)手柄,确认回慢车位。?
萨伦伯格:慢车,确认。?
基斯尔斯:重启引擎的最佳空速,300节!现在空速180节,我们的速度不够。?
萨伦伯格:没错。?
哈尔滕:全美1549,我帮你安排在(拉瓜迪亚机场)13号跑道降落。?
萨伦伯格:我们办不到。?
哈尔滕:全美1549,31号跑道可以降落。?
萨伦伯格:办不到。?
哈尔滕:全美1549,4号跑道可以降落,左转前往4号跑道。?
萨伦伯格:我觉得我们哪条跑道也到不了。我们的右边是什么?是新泽西泰特伯勒机场吗??
新泽西泰特伯勒机场卫星图
哈尔滕:是的,泰特伯勒机场就在你右边。你想去泰特伯勒机场吗??
泰特伯勒机场是一座小型机场,此时就位于哈德逊河岸右侧离AWE1549航班只有几公里远的地方,直线距离其实比拉瓜迪亚机场近不了多少,萨伦伯格很快就否决了前往泰特伯勒机场的想法。
空中浩劫镜头,沿着哈德逊河飞的AWE1549航班,拉瓜迪亚机场在其左侧,泰特伯勒机场在其右侧
基斯尔斯:没有动力了,我们正在快速下坠。?
萨伦伯格:嗯?了一声,然后打开了客舱机长广播:女士们先生们,这里是机长广播?,再次停顿了片刻,萨伦伯格机长说出了短短的一句话:防撞姿势!?
客舱里的乘客懵逼了,防撞姿势是什么东东?没学过啊!好在乘务组的几个空乘在她们自己的座位上高声大喊:低下头,弯下腰,不要抬起来!?乘客们这才大约明白啥叫防撞姿势?(这届乘客素质不怎么样)。
驾驶舱内,机组依旧没有放弃试图重启引擎的努力,但很遗憾,失败了。
萨伦伯格:继续,试试一号引擎。?
基斯尔斯:我再重启一次。?
萨伦伯格:好的,启动引擎。?
基斯尔斯:完全没有反应,操!?
萨伦伯格:启动APU。?
基斯尔斯:APU确认启动!?
哈尔滕:全美1549,泰特伯勒机场1号跑道可以降落。?
萨伦伯格:做不到。?
哈尔滕:好吧,那你想降落在几号跑道(很明显,这位小哥快被萨伦伯格机长反复的做不到?、办不到?给逼疯了)??
萨伦伯格:我们要降落在哈德逊河上!?
哈尔滕(一脸难以置信):抱歉,请你再说一遍。?
萨伦伯格:我们要降落在哈德逊河上!?
本厂长绘制的全美航空涂装的N106US号空客A320-200型客机二视图
哈尔滕:彻底凌乱。随后他和AWE1549航班机组失去了联系,因为客机的飞行高度已经下降到300英尺以下,这里是雷达的盲区。不过当时哈尔滕认为飞机已经坠海,心情十分沮丧。不过不久后,他就会发现,他错了。
结束和地面通话后,萨伦伯格机长瞥了一眼基斯尔斯副驾驶:好吧,我们开始!放襟翼!?
基斯尔斯:襟翼放下确认。高度250英尺,空速170节,我们不可能重启引擎了。?
萨伦伯格:襟翼伸展到2档位。?
基斯尔斯:要多放一些吗??
萨伦伯格:不用,2档位就好。?
空中浩劫画面:准备在哈德逊河河面迫降的AWE1549航班
也许是萨伦伯格自己对这次迫降心中也没底,在朝哈德逊河河面下降的过程中,他这么问副驾驶: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基斯尔斯:没有,并没有。?
当AWE1549航班离哈德逊河河面只有50英尺时,萨伦伯格大喊:准备好撞击!?
空中浩劫画面:AWE1549航班降落哈德逊河的瞬间
最终,在从拉瓜迪亚机场起飞后仅仅5分钟08秒后,全美航空公司AWE1549航班N106US号空客A320-200型客机以滑翔方式降落在哈德逊河河面上,飞机机尾首先触水,其后以机腹接触水面滑行,飞机左侧的一号引擎于水面滑行期间脱落沉入河底。最后,飞机于曼克顿附近停止滑行,机身大致保持完整。
副驾驶基斯尔斯是这么回忆迫降哈德逊河的全过程的:飞机好像一直要冲下去,冲到哈德逊河河底,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充满风挡的水花,像龙卷风一样。?
空中浩劫画面:迫降成功后的AWE1549航班
岸上的人用摄影机拍摄下的AWE1549航班迫降哈德逊河河面的画面截图
待飞机停止前冲并随着哈德逊河河水随波逐流后,萨伦伯格机长前往客舱指挥乘务组组织乘客撤离飞机,而基斯尔斯副驾驶则留在驾驶舱用45秒的时间切断电源,关闭一切必须要关闭的开关、做完疏散前检查单程序后也跟着离开驾驶舱。
疏散组织的十分迅速,因为此时冰冷的哈德逊河河水已经涌入机舱地板,在机组和乘务组的组织下,全部生还且毫发无伤的150名乘客通过机舱两侧的应急出口撤离了飞机,他们衣衫单薄,在寒冷的纽约的冬季站在机翼上以及充气滑梯上瑟瑟发抖。如果救援不及时,他们将撑不了多久,会被冻伤,甚至冻死。
站在AWE1549航班机翼上等待救援的乘客
不过他们并没有等待太久,很快几条哈德逊河上的游轮靠近了他们,AWE1549航班的乘客和机组成员被陆续救上船,紧接着纽约消防局和海岸警卫队的救援直升机和船只也赶到现场加入救援。在疏散乘客时,萨伦伯格机长两度返回客舱检查(此时飞机正在不断的下沉),确保没有乘客被困才最后一个离开飞机。
正在营救转运AW1549机上人员的哈德逊河游轮
与此同时,正在为(自以为的)AWE1549航班坠毁?,全员无一生还黯然神伤的拉瓜迪亚机场塔台管制员帕特里克?哈尔滕突然接到了同事的消息:嘿伙计!看起来所有人都逃出来了!?
哈尔滕猛然抬头,看到闭路电视上正在直播的救援画面:我的上帝,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至当天傍晚,N106US号空客A320-200型客机完全沉入哈德逊河河底。两天后,飞机被打捞出水,以备调查。
被纽约市民推崇为英雄的萨伦伯格机长和基斯尔斯副驾驶
事件初步确定,飞机失去动力的原因是因为飞机于爬升期间遇上一群加拿大黑雁,引擎可能吸入数只这类候鸟结果飞机承受不了这庞大撞击力而停止运作。而萨伦伯格机长于飞机出事时临危不乱(他曾多次参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协助调查飞机失事事故,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研究灾难危机管理。因此,萨伦伯格机长丰富的经验及拥有危机处理的理念,是他可以安全令客机迫降河面的原因),以高超技术急降飞机于河面上,飞机不但保持完整,还令机上所有人生还的行为也得到调查组的肯定。
但通过模拟器飞行,调查组得出结论,在飞机遭遇4只每只大约10磅重的飞鸟的撞击(在飞机的两台发动机残骸中都发现了鸟类的羽毛、碎肉以及碎骨,可怜的加拿大黑雁是直接被引擎涡轮机搅碎?的。其中一具发动机发现了29块残骸,另一具中发现了14块)而丧失动力后,机组是有足够的时间把飞机飞回拉瓜迪亚机场或者泰特伯勒机场,因此质疑机组没有尽力保全飞机(泡了两天哈德逊河冷水澡?的N106US号空客A320-200型客机已经完全报废,丧失维修价值)。最终萨伦伯格机长在向调查组的作证的时候建议调查组在模拟事故飞行中加入35秒的机组思考对策的时间,因为目前的模拟是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的重新订正,而不是基于当时真实场景的完全复盘。果然,在加入了这35秒的时间后,所有尝试复盘AWE1549航班返回拉瓜迪亚机场或者泰特伯勒机场的尝试全部失败,最终证明了:AWE1549航班迫降哈德逊河是唯一的能保住全机人性命的选择。
本厂长绘制的全美航空涂装的N106US号空客A320-200型客机细节1
本厂长绘制的全美航空涂装的N106US号空客A320-200型客机细节2
本厂长绘制的全美航空涂装的N106US号空客A320-200型客机细节3
本厂长绘制的全美航空涂装的N106US号空客A320-200型客机细节4
全美航空AEW1549航班迫降哈德逊河事件被收入了大型空难纪录片《空中浩劫》第十季第六集《最高职责》。
该起事件还被华纳兄弟公司改编成**《萨利机长》(萨伦伯格机长由巨星汤姆?汉克斯扮演),于2016年9月9日在美国上映,2016年12月9日在中国上映。
《萨利机长》**海报
N106US号机性能数据
机型:空客A-320-200
设计商:空中客车工业公司
乘员:机组2人+载员180人(最大)
长度:37.57米
翼展:34.1米
高度:11.76米
空重:424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77000千克
最大商载:19190千克
发动机:两台CFM公司的CFM56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04.5千牛
经济巡航飞行速度:850千米每小时
最大载重航程:5700千米
实用升限:1189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