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年一二月我国或发生极端寒潮现象,会带来哪些影响?
2.明年一二月我国或发生极端寒潮事件,具体是什么情况?
3.2020年极端高温、极端降水事件偏多,为什么会这样?
4.研究称 2023 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哪些原因导致如此高温?
明年一二月我国或发生极端寒潮现象,会带来哪些影响?
明年一二月我国或发生极端寒潮现象,会带来哪些影响??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极端天气 ,比如说好什么暴风雪,还有冰雹一系列极端天气的出现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 ,我们应该及时的做好防护,同时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能够哄抢物质和哄抬物价,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必然会受到我国法律机关的严惩 。
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明年一,二月,我国可能会发生极端的寒潮现象 ,寒潮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 ?
寒潮天气会带来一系列不好的倾向 ,比如说铁轨 有可能会被大雪埋没,通信的信号也有可能会出现失灵的状态 ,这样就严重导致了 火车的运行,这给我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同时风雨过后 道路上就会出现湿滑 然后出现结冰的状况 ,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寒潮期间,我们应该减少出行 ,这样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为了整个家人的安全 。我们要知道寒潮对于我们的人体的危害也是非常的大 。
寒潮天气的出现 ,一般都伴随着风雨降温天气 ,就非常的容易引发感冒,中风或者是其他的疾病的发生。有可能会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的加重 ,冬季气温降低,对我们的日常出行以及日常活动都是不方便的,我们应该尽量的减少外出 ,在外出的时候,也要保护好自己,做好保暖工作 ,这样可以减少寒潮的危害 。
其实,寒潮也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有意义的影响?,由于寒潮,它的气温是非常的低?,可以有效地阻止过冬的害虫和病毒?,可以减少来年的病虫害,并且可以带来丰富的风力资源?。
明年一二月我国或发生极端寒潮事件,具体是什么情况?
这一次,气象局对外发布了一个通告,表示在明年的1月份和2月份,我国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寒潮时间。对于这个信息,很多网友都提出了质疑,认为今年到寒潮来临的时间比较早,到明年1月份和2月份的时候,冬天都已经基本上结束了,为什么还会出现极端寒潮的天气情况?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气象局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通告,以及极端天气气候出现的原因。
第一,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通告?其实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就是因为在全球变冷的情况下,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高。而且全球变暖跟很多人印象中的全球气温上升,其实是有很大不同之处的,气温所引起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不单单是温度,车上商也可能会导致气相上的波动,从而导致极端气候的产生。
第二,为什么在明年的一二月份会有极端寒潮出现?从目前气象学家所掌握的一些数据来看的话,在明年的一,二月份,北极会出现曾问情况,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在北极地区形成一个副低压。这个时候,他们的冷空气活动将会逐渐的加强,所以会影响我国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从而导致阶段性的极端寒潮时间的发生,从时间的跨度来看的话,这很可能是属于一个比较厉害的倒春寒。
第三,如何看待这样的事件发生?其实地球今年出现的极端天气已经非常多,从今年夏季的极端降雨到今年冬天的极端寒潮就可以看出,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生存环境安全,毕竟人力在天灾面前,其实是非常渺小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2020年极端高温、极端降水事件偏多,为什么会这样?
到2020年,中国出现了较多的极端高温事件,共有256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监测标准,其中有贵州罗甸(41.2℃)等69个站日最高温度超过了历史最高点。从2020年7月11日到2020年9月3日,江南东南部和华南东部等地的高温天气持续了一段时间,为1961年以来的第二长时间。
从降水量来看,据《公报》统计,到2020年,中国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0.3%,是1951年以来的第四大降水量,松花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则是196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极端降雨事件增多,到2020年,中国发生37次地区性暴雨过程,降雨量比常年高出24.1%,是1961年以来降雨量第二多的一年。自1998年以来,长江流域发生了最严重的洪水。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在当天举行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中国气温偏高,降雨量大,气候年景偏差,与近十年来的平均水平相比,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首先是热带海洋信号,从2020年冬天开始,热带印度海洋温度异常变暖,夏天到1961年为止历史上最温暖,与弱阿尔尼诺事件的影响重叠,汛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其强度超过1998年和2016年,其次是冬天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多(1981年以来历史第二)
此外,2020年汛期中高纬环流的经向性较大,冷空气过程较频繁,使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长江流域长期相交。
该公报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强降水事件和极端高温事件不断增加,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现频繁的极端天气。
据宋连春介绍,受全球气候回暖的影响,预计未来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频率会增加,强度也会增加,亚洲高山区冰川冻土和积雪也会持续退缩,冻结圈的灾害频率会增加。他说,要尽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践低碳生活,减缓气候变化,同时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积极构建世界和地区气候变化的早期警报和防御系统,提高气候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提高灾害和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研究称 2023 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哪些原因导致如此高温?
今年夏天,“热”成为了一个所有人都离不开的词,我国北方多地气温突破40℃,让许多人“热到怀疑人”。这场罕见的高温天气,不仅导致了局部地区比往年更多的中暑和热射病患者。事实上,被“炙烤”的不止我国,而是全球。
研究人员表示,随着世界海洋温度的飙升和太平洋厄尔尼诺的到来,2023年或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地球正走向“未知领域”。
有专家表示,虽然夏季是高温季节,但是今年的高温,都是创纪录的高温,为什么今年夏天会出现如此反常的高温?
从短期来看,有极端的天气过程因素,尤其是今年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热空气会上升到空中,而夏天很多地方都很热,所有空气都想往上升,空中本来就很挤了,如果这时候再飘来一个高压带,那地上的热空气就更上不去了,全堆在地上能不热吗?
这个高压就是伊朗高压。以前伊朗高压一般都被喜马拉雅山挡着过不来,但是今年伊朗高压势力大涨,突然翻过喜马拉雅山来到我国,和我国原有的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联手压制热空气。
从长期来看,这是全球变暖的体现。伊朗高压突然变强的原因其实就是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不稳定。事实上,近年来全球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已经在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广发、强发、并发气候异常状况,显得更加持久和频繁,更多区域在遭遇更多的复合极端事件。
极端的高温天气到底会给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农业。如果粮食减产可能就又要涨价了,其实最近已经有消息说,现在大米已经是出现了20年来的严重短缺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气候,比如说咱们国家的水稻产地广西,广东,去年就是因为干旱大米产量减少,还有巴基斯坦是全球大米的主要贸易国,去年也是因为洪灾导致大米产量暴跌了31%,然后,极端的高温天气还会导致一些其他的恶劣的天气,比如说暴雨、台风,还会引发山洪、泥石流,所以它不光影响种植业,还有养殖业,也就是说整个农林牧渔板块都会受到影响。
第二个影响缺电。高温天气用电就会飙升,因为大家都要开空调,但是因为高温又会导致干旱,就像去年夏天水电大省四川就是因为高温干旱没水,发不了电,导致不少地区都出现用电荒。
第三个影响就是干不了活。高温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很容易让人脱水、中暑,这对于体弱多病或者老年人来说非常危险的,当然了,年轻力壮的也受不了,所以很多户外的工作,高温的工作就干不了了,停工停产那也会影响经济。
那么面对全球变暖,我们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得太暖或者太冷。这不但耗能,而且让人体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
使用节能灯泡。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支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开车出门购物的人,请有计划购物,尽可能一次购足。如果不是太远的话,跑步或者走路去健身房,不要开车。
开车族也能节能: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
低碳出行
短距离(5公里内)出行:可施行“135”出行方式。即在1公里内尽可能选择步行,在3公里内尽可能选择骑自行车,在5公里内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过采用步行、骑行、公交方式,实现近零碳排放,锻炼身体又低碳环保。
中距离(5至50公里)出行:放弃汽油车,改乘地铁、公交车或新能源车,可减少碳排放95%以上。
长距离(50公里以上)出行:放弃汽油车或飞机,改乘城际列车、轻轨、火车,可减少碳排放90%以上。
这几年的这个极端天气越来越极端了,一年比一年热,而且好像今年永远是最凉快的一年,治理环境真的迫在眉睫了,不能只是一个口号了,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