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去遂昌去玩的话给你提供了精彩线路推荐及四季气候,喜欢什么样的温度,就什么季节去啊。不过一年四季景色各不同。
1.浙江省遂昌县精彩旅游线路推荐
二日游线路1:
D1 长濂文化村(午餐)——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飞石岭景区(晚餐、住宿)
D2 南尖岩(游玩及午餐)——返程
二日游线路2:
D1汤显祖纪念馆(县城午餐)——神龙谷(漂流、晚餐、住宿)
D2 神龙谷景区——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长濂文化村(午餐)——返程
二日游线路3:
D1长濂文化村(午餐)——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县城晚餐、住宿
D2 县城——南尖岩(午餐)——飞石岭——返程
三日游线路1:
D1长濂文化村(午餐)——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长濂文化旅游村(晚餐、住宿或在县城住宿)
D2 飞石岭景区(午餐、游玩)——南尖岩景区(住宿)
D3 南尖岩景区游玩(午餐)——竹炭生态园区——返程
三日游线路2:
D1 长濂文化村(午餐)——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长濂文化旅游村(晚餐、住宿或在县城住宿)
D2 汤显祖纪念馆——飞石岭(午餐)——神龙谷景区(晚餐住宿)
D3 神龙谷景区(游玩)—漂流(大山农家乐用午餐)——竹炭生态园区——返程
2.遂昌县位于浙江西南部,全县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2.3%,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之享有“金山林海、仙县遂昌”,以及“华东天然氧吧”、“长三角的后花园”等美誉。境内拥有“中华第一高瀑”神龙飞瀑、国际摄影创作基地南尖岩、“江南第一矿”遂昌金矿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野人”之迷的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江南小就寨”飞石岭、单井日出水量居浙江第一的湖山温泉、家建在森林里的汤沐园温泉和国内首个以竹炭文化为主题的竹炭博物馆。
遂昌文化底蕴深厚,19年发掘的好川文化填补了浙西南无史前文明的空白,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曙光”。明万年历年间,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曾主政遂昌5年,在此写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名著《牡丹亭》,以此为引领,开创了长达150多年的晚明文化。遂昌也是革命老根据地县,中国***在此打响了浙西南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建立了浙西南第一个支部,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在此安家创建了浙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使遂昌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首批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浙江省十大休闲旅游名城、中国绿色名县及中国竹炭之乡、中国竹炭产业基地。
金山林海,仙县遂昌,他将为您带来健康、快乐、休闲的独特享受!
区划人口
遂昌县位于浙西南,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东倚武义、松阳,南邻龙泉,西接江山和福建浦城,北与衢江、龙游、婺城相连。全县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1万,辖9镇11乡,203个行政村,7个城市社区。
四季气候
遂昌县境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类型,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据1957 ~ 1990年气象资料,全年平均气温16.8℃,年降水量1510毫米,降水日数172天,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01千卡,年日照时数1755小时,年无霜期251天。四季气候特点如下:
春季(候均温10 ~ 22℃)
始于3月21日,终于6月10日,历时82天。时值冷暖空气交汇频繁之期,天气特点为:一是降水多,一般达550毫米左右,占年降水量的1/3;二是天气多变,乍冷乍暖。有时风和日丽,有时阴雨绵绵,有时暖若初夏,有时骤冷如冬。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春季气温呈波浪式升高,雨量和热量同步上升,有利于粮林果作物生长。春季是寒潮、冰雹、雷雨大风多发季节。低温冷害有春寒、倒春寒、初夏寒(农历五月寒)、秋寒等。主要影响春粮和早、晚稻及春茶、幼林的培育。3月下旬,春寒机率为33%;4月上旬,倒春寒机率为20%;5月26日~6月5日,初夏寒的机率达53%;9月13日前,杂交稻型秋寒机率为20%。9月21日前,粳糯稻型秋寒机率为20%。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做到适期播种。
夏季(候均温 22℃以上)
始于6月11日,终于9月20日,历时102天。夏季前期(6月中旬 ~ 7月上旬)一般为梅雨期,中期为盛夏伏旱期。梅雨期内,常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引起沿溪两岸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伏旱期内,县内常受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以晴热为主,降水的主要形式是午后至上半夜的局部地区雷阵雨或台风雨,雨量200 ~ 500毫米,因而局部地区常发生干旱。少数年份因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冷空气活动活跃,台风影响次数多,雨量过少而出现“倒黄梅”或多雨天气。夏季雨量约500米。1957~1990年,境内共出现大风129次,平均每年3.8次。各月都可能出现大风,而以7~8月份的局部地区雷雨大风为最多,占全年大风总数的48%。1961年大风最多,达22次,7月23日曾出现28米/秒的狂风。1957~10年有大风113次,平均每年8.1次。11~1983年有大风16次,平均每年1.2次。~1990年连续7年无大风记录。
秋季(候均温22 ~ 10℃)
始于9月21日,终于11月25日,历时66天。夏末初秋(9月),冷暖空气再度交汇本地,形成较明显的秋雨,连作晚稻抽穗开花时候,若遇到秋雨和秋冷天气(日平均气温22 ~ 10℃以下)就会影响正常的传粉授精。10~11月,由于北方的冷空气在南下的过程中,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分裂的小高压稳定下来,天气多晴朗少雨,即听谓“秋高气爽”天气。秋季雨量约160毫米,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有利秋收冬种。少数年份由于冷空气势力强,雨带迅速南压,雨量过少而出现秋旱。
冬季(候均温10℃以下)
始于11月26日,终于次年3月20日,历时115天。冬季本地受单一的变性冷高压控制,天气以干冷为主。当北方的冷空气快速南压时,本地常出现过程性雨雪和寒潮天气,并较快转为晴冷天气。当北方的冷空气缓慢南下时,本地常出现连续雨雪天气,天气较慢回暖转晴。冬季气候的变化大体遵循以下模式:寒冷—回暖—阴(雨雪)—再寒冷—再回暖—再阴(雨雪)。本季降水量300毫米。1956~1990年,境内共出现148天严重冰冻天气,平均每年4.4天。出现严重冰冻最多的年份是1963年,共17天,其中1月就出现16天。严重冰冻大部分出现在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占全年84%)。最早出现日期是1956年11月25日,最晚出现日期是1968年2月21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一9.9℃,出现在1983年12月31日,其次是-9.7℃,出现在10年1月16日和13年12月26日。高山、凹地、北坡山地的严重冰冻天气更多更剧。